Home部落格中醫拔罐的原理及好處
The principles and benefits of cupping1

中醫拔罐的原理及好處

拔罐與針灸一樣,也是一種物理療法,而且拔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。拔罐療法又稱“角法”, 拔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淤血,調動人體幹細胞修復功能,及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,能促進血液迴圈,激發精氣,調理氣血,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。當然拔罐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,主要是點、線、面結合的問題,通過中醫的寒、熱、虛、實辨證,選擇一些經絡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。

The principles and benefits of cupping3

“拔罐”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,俗稱“拔罐子”、“吸筒”,在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叫作“火罐氣”,《外科正宗》中又叫“拔筒法”。古代多用於外科癰腫,起初並不是使罐,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,罩在患部排吸膿血,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為“角法”。關於拔罐治療疾病最早的文字記載,是西元281~361年間,晉代葛洪著的《肘後方》。後來,牛角筒逐漸被竹罐、陶罐、玻璃罐所代替,治病範圍也從早期的外科癰腫擴大到風濕痛、腰背肌肉勞損、頭痛、哮喘、腹痛、外傷淤血、一般風濕感冒及一切酸痛諸證。

拔罐的原理

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泄腠理、扶正祛邪。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,人體氣機升降失常,臟腑氣血功能紊亂所致。當人體受到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、毒、外傷的侵襲或內傷情志後,即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產生病理產物,如淤血、氣鬱、痰涎、宿食、水濁、邪火等,這些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數,通過經絡和腧穴走竄機體,逆亂氣機,滯留臟腑;淤阻經脈,最終導致種種病症。

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,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,可將毛孔吸開並使皮膚充血,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,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,使臟腑功能得以調整,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中醫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,調整氣血。

經絡有“行氣血,營陰陽,儒筋骨,利關節”的生理功能,如經絡不通則經氣不暢,經血滯行,可出現皮、肉、筋、脈及關節失養而萎縮、不利,或血脈不榮、六腑不運等。通過拔罐對皮膚、毛孔、經絡、穴位的吸拔作用,可以引導營衛之氣始行輸布,鼓動經脈氣血,儒養臟腑組織器官,溫煦皮毛,同時使虛衰的臟腑機能得以振奮,暢通經絡,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,使氣血得以調整,從而達到健身祛病療疾的目的。

The principles and benefits of cupping2

拔罐的好處

拔罐可以逐寒祛濕、疏通經絡、祛除淤滯、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、拔毒瀉熱,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、解除疲勞、增強體質的功能,從而達到扶正祛邪、治癒疾病的目的,所以,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。比如:人到中年,筋骨疼常見,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。拔罐時罐口捂在患處,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,同時促進局部血液迴圈,達到止痛、恢復機能的目的,從而治療風濕“痹痛”筋骨酸楚等不適。

負壓作用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,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,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。通過檢查,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,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,從而產生瘀血,紅細胞受到破壞,血紅蛋白釋出,出現自家溶血現象,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、舒筋活絡、消腫止痛、祛風除濕等功效,起到一種良性刺激,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。

溫熱作用,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,以火罐、藥罐最明顯。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,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迴圈,改善充血狀態,加強新陳代謝,使體內的廢物、毒素加速排出,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,增強血管壁通透性,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,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,起到溫經散寒、清熱解毒等作用,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。

調節作用,拔罐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,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,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,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,經向心傳導,達到大腦皮層。

拔罐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,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,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,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,使之趨於平衡,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,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,吞噬作用增強,促使機體恢復功能,陰陽失衡得以調整,使疾病逐漸痊癒,其次是調節微循環,提高新陳代謝。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,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、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,且還能使淋巴迴圈加強,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。此外,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,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,隨體液周流全身,刺激各個器官,增強其功能活力,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。拔罐的好處就是在於能驅走身體內部的垃圾,改善身體的血液迴圈,讓身體更能放鬆。

拔罐後的身體反映

  • 罐印緊黑而黯,一般表示體有血淤,如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,患部受寒較重也會出現此印跡。如印跡數天不退的,通常表示病程已久,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調理,如走罐時出現大面積黑紫印時,提示風寒所犯面積大,應對症驅寒為主。
  • 罐印發紫伴有斑塊的,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。
  • 罐印呈散在性的紫點,深淺不一,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症。
  • 淡紫發表伴有斑塊的,一般提示以虛症為主,兼有血瘀。如斑點在穴位處明顯的,表明此相關內臟虛弱,比如在腎俞穴處呈現,則提示腎虛。
  • 罐印鮮紅而豔,一般提示陰虛或氣陰兩虛,陰虛火旺也會出現。
  • 罐印呈鮮紅散在點的,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,不高出皮膚,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,則提示此穴所相關的臟腑異常或存在病情。
  • 走罐或吸拔罐後,沒有罐印(或不明顯的),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,恢復常色的,提示身體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輕。
  • 行罐或拔罐,容易起水泡的,提示濕氣較重,若在患部出現較多小水泡時,預示由水濕所致,會有理想的療效,需要連續的多次拔罐。
  • 隨著病情的好轉,罐印也會隨著減輕,且不易現罐印。

拔罐的注意事項

  • 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。若體位不當、移動、骨胳凸凹不平,毛髮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。
  • 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。操作時必須迅速,才能使罐拔緊,吸附有力。
  • 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。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,小的勿須處理,僅敷以消毒紗布,防止擦破即可。水泡較大時,用消毒針將水放出,塗以龍膽紫藥水,或用消毒紗布包敷,以防感染。
  • 皮膚有過敏、潰瘍、水腫及大血管分佈部位,不宜拔罐。高熱抽搐者,以及孕婦的腹部、腰骶部位,亦不宜拔罐。

總結

拔罐作為中醫的重要療法之一,歷史悠久,療效顯著。它通過獨特的負壓和溫熱作用,調節經絡氣血,改善人體健康狀態。在現代社會中,拔罐不僅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,還作為一種保健方式被廣泛應用。然而,拔罐也有其適應症和禁忌症,必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,以確保其安全和效果。通過合理應用拔罐療法,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疾病、緩解症狀、提升整體健康水準,為我們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健康。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和利用拔罐療法,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收穫。

Share: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You May Also Like

艾灸是一種源自中醫的古老療法,通過燃燒艾...
什麼是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在腸道中停留過久...
隨著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和工作方式,腱鞘...